级别: 圖文專員
UID: 1459784
精华: 0
发帖: 89409
威望: 0 点
金钱: 210926 RMB
贡献值: 147 点
注册时间: 2020-09-01
最后登录: 2024-11-28
0楼  发表于: 2022-03-20 21:56

长沙最火苍蝇馆子,一天超300桌,叫光哥的老板都太能打![39P]

  长沙春风街的狭窄巷口,

如沐春风般,热闹快活。

晚上八点,小马路边排起长龙。

辣椒霸着米饭,有人大快朵颐,有人焦灼等候。

而服务员几乎忙到昏厥:

“后面的没有菜了。不好意思,美女们明天再来吧。”

这一嗓子,犹如世界末日。


“我这样提着最后一口气走到这里。”

“不是开到八点半吗?”

心心念念,为的就是吃上这家在长沙火爆的苍蝇馆子——

「光脑壳家常菜 面粉」

在长沙生活的朋友,大都知道这家馆子的实力。

每天接客最多超过300桌。

光是中午,很多时候就有200多桌。

曾经,到长沙玩的昔昔,拉着朋友去吃了一顿。

冲着网红的小名气,抱着可能踩雷的忐忑。

最后丢给我四个字:

「值得、好爽」


再看看老板娘的朋友圈,就知道此言不虚。

每一天的画风大都是这样的。

开启妥妥的战斗模式。

忙碌是真的,欢喜也是真的。

长沙最火的苍蝇馆子,已经火出了长沙。

昔昔说,拖着行李箱来排队的,大有人在。

在这天南地北的美食江湖里,

如果要给湘菜找到一个掌门人。

已经毫无疑问了,

必定得去一趟长沙。

在吃喝玩乐这件事儿上,不夜城长沙有着近乎信仰的高度。

不管是近两年频频掀起风暴的茶颜悦色,

还是被嘲“走出长沙,却丢了长沙的”超级文化友;

抑或是糖油粑粑、臭豆腐这样的传统小吃。

以及豆瓣9.2,刷频B站的解放西……

这样的它,让人向往,也让人容易迷失。

比起网红之城,

我更愿意用热情似火、斑斓如虹,去描绘它。

在最近上线的美食纪录片《下饭江湖》中。

第一集,讲的就是“彪悍之城”长沙。

这里的彪悍,更多指的是长沙人,对于「吃」的豪迈与潇洒。

为了5点嗦粉的客人,冯大妈凌晨三点就开始忙活。

而光脑壳排队两个半小时,也只为一顿对味的家常菜。

纪录片导演苏灿书说,每一家店,都是一个小江湖。

一人一菜一江湖,是他去探寻的初衷。

他坚信,一家老店赢得一方食客,必定有着自己的招牌和特色。

而掌厨人能做出独特味道的背后,

既有老板的规矩,也有这家店的脾性。

本质,还是当地人,对朴实生活的挑剔与讲究。

所以我们得以窥见一个更接地气,凝聚着湘菜之魂的长沙。

它生于市井,隐蔽于繁华。

那些在街巷深处的江湖饭店们,

大多只有长年生活在此的老饕们才能找到。

它们的特别、气质,独一无二。

就像「光脑壳」和老板光哥。

气场太强,太能打。

第一次从“网红”和口口相传中走出来,

成为了「下饭江湖」长沙篇里的扛把子。

「光脑壳」需要走街串巷,绕个十八弯。

时刻问着路,才能顺利找到。

乌泱泱的人潮。

年轻人们大都慕名而来,他们排上几个小时的决心和耐心,都是十足的。

最怕的一件事儿,就是开头我们说到的那一幕。

老板娘一声,没菜了。

失落中夹着绝望。

如今,「光脑壳」的招牌越发程亮惹眼。

和几年前,昔昔第一次去的时候,大不一样。

「光哥,也越来越霸气。

像个保一方平安的江湖大哥,让人很安心」

大金链子,红袜子。

大金戒指,手一挥。

现在的光哥,更多时候就在店门口。

或穿梭在人群里,或不时去厨房「指点江山」。

有时,光哥和年轻人也会唠上几句:

“原来叫我光脑壳,后来叫我光哥,现在都叫我光总。”

光哥负责在外坐镇,老板娘负责在内把关。

两人里应外合。

有人说,大佬坐镇,干饭人的心先定了一波。

每天一到饭点,街上的马路边,支起一长条简单桌椅。

不多时,地气、烟火气、人气,充盈了整条街。

到光脑壳点菜,不由得你过多思虑。

只管好好排队,然后往冰柜前一站,用最快的速度扫一眼原材料。

一共三十多道菜,下单阿姨能麻利地给你安排妥当。

但总有那么几道,成为食客心尖上的香饽饽。

比如,酸萝卜炒牛百叶。

事先卤制好的牛肚,切得细长,自家腌制的酸萝卜,口感清朗。

牛肚遇上酸萝卜,大火爆炒,香气入鼻。

彼此相互成就,营造出迷人的双重脆感。

一口菜,一口饭,菜送饭。

一时间,不知道谁才是绝对主角。

再比如这道,爆炒基围虾。

被重油、蒜薹、蒜末围城的基围虾们。

已经逃不掉湘式香辣的浸润。

每个虾,在烈火不断咆哮下。

贴着滚烫的锅底,完全缴械。

虾肉厚实紧致,皮儿又薄,每一颗虾能抵“万米”。

米饭无限供应,直到菜盆儿见了底。

这道酸豆角肉泥,更是下饭菜里无敌般的存在。

昔昔就曾为了它,足足吃了好几大碗米饭。


这样酣畅淋漓,吃得过瘾的畅快体验,

是长沙人一辈子都割舍不下的美食情怀。

这家店,其实是光哥,一手“炒”出来的。

十年,弹指一挥间。

回忆起在成为掌勺的大厨前,光哥有种年少归来,叹惋后的坦然。

「我原来也是大老板啊」

「那时候,年轻嘛,年轻气盛,不懂事……后来败掉了」

有过一无所有,有过走投无路。

人生起起落落,又总会迎来转机。

后来,光哥开麻将馆谋生。

在36岁那一年,遇到了老板娘光嫂子

为了维持麻将馆,大年三十那天,两人连房租都快交不起了。

家里人反对,顾虑颇多。

但光哥始终坚信,人生的坎哪有过不去的。

「没有钱,我们可以自己赚啊」

靠着这股劲儿,光哥坚持本心,要炒就炒一口地道的家常菜。

自己买菜,自己颠勺。

这一掌勺,也便把人生和这座城市牢牢地握住了。

光脑壳,讲究的就是那一口湖南本味。

还记得,光脑壳以前不是网红的时候。

早上的粉面,那才是精髓。

肉丝码子、排骨码子、红烧肉码子、酸菜蒸肉码子……那都「好恰」得很。

去晚了不一定还有。

尽管如今,粉面馆,不见粉面。

但光脑壳扎扎实实的湘式本味,已经逐渐入了人心。

从无人问津,到门庭若市。

现在光哥,虽然说着自己不再炒了。

年纪大了,炒不动了。

但他对未来,还是有一番豪情壮志。

「做人不要泄气……」,更不能服输。

他全心全意的教徒弟。

如今的主厨,便是他的开山弟子。

年轻小伙子们,挑着一天几百人饭食的担子。

等身体好了,光哥说还要开直营店。

把这道长沙人的家常菜,做到更好。

毕竟,不管是永远热火朝天的长沙。

还是夜色中,更飙、更嗨、更江湖的长沙。

于唇齿间,长沙人从来都不会对热辣滚烫妥协。

无论熙熙攘攘的网红连锁,

还是藏匿于小巷深处的苍蝇馆子,抑或是立于大街上的小摊。

总能找到长沙人,在市井与烟火里随性自在,纵情享受着生活的热烈。

在长沙恰苍蝇馆子,是种美妙的生活。

在长沙苍蝇馆子里恰粉,更是开启一天精气神的阀门。

如果你有在光脑壳粉面馆,点不到粉面的遗憾,

那么也可以在长沙的任何一家小馆子找补回来。

米粉作底,肉丝爆香,骨汤入味,猪油点睛,一勺刚刚好的现钞盖码。

这一碗,浓缩着长沙人,一大早的殷切期盼。

长沙粉馆,虽遍布。

但总有那么一家,经过多年的修炼,独得方圆几里食客的宠爱。

这其中,就有冯大妈,和她开了快三十年的米粉店。

最简单的三汤一酱,30年如一日,从早上5点开张。

只卖这一碗粉。

一入江湖,屹立不倒。

不管是鱿鱼、腰花还是猪肝、蛋炒肉,

再加上堪称“灵魂”的大骨肉汤,咸、鲜、辣、香一应俱全。

冯大妈总是用满腔的热情,一碗热腾腾的米粉,

来填补出租司机、夜班工人们,饿了一晚的肚子。

凌晨5点半下飞机的打工人,也会赶来嗦碗粉,安抚乡愁。

为了一碗粉,和食客的信任。

凌晨三点,冯大妈就要开始忙活儿。

在街坊光顾之前,要切洗食材、烹炒配料、打好汤底。

每一步,就像武侠招式,一招一式都偷不得懒。

只有深夜打通了任督二脉,方能在晨曦,迎接满足一个又一个的胃馋虫。

“面多点,不要葱,不要蒜”。

“一个一个来,想吃什么我都记着…… ”

她清晰地记得老熟客的喜好,

有时还来一次免费的优惠。

这都是冯大妈的规矩,一碗米粉的规矩。

长沙爱嗦粉的嗲嗲、伢子、堂客们……

用十几年的长情,日日回应着。

十年的「光脑壳」;

三十年的「冯大妈」……

在星城长沙。

还藏着多少「美食老江湖」呢。